大脑保护伞下长个瘤,我院血液科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8天出仓

稿件来源:血液科 发布日期:2024-03-25

重庆的王大姐(化名)年近五旬,平时身体还不错,性格开朗,没事跟邻居打打牌,聊聊天,日子好不惬意。去年年底突然认不得人、健忘,还出现了偏瘫,完全不能自理,生活一下子坠到谷底。颅脑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基底节不规则大面积病变,颅内病理活检提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。最终,王大姐被诊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(PCNSL)。

这是一种罕见淋巴瘤,多发生于脑、脊髓、颅神经、软脑膜和眼睛。麻烦的是,王大姐的这个瘤长在了中枢。外面有一层血脑屏障,会影响淋巴瘤治疗药物疗效。

血脑屏障是什么?专业上来讲就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(CNS)和血液循环系统之间的一种动态界面,严格调控血-脑间的物质运输,为神经功能的实现提供稳定的内环境。这种结构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,从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。通俗地说,中枢外面有一层“保护伞”,是大脑的超级保镖。健康的时候,阻止外面的“脏东西”进入中枢,但是也会成为中枢淋巴瘤疾病治疗的壁垒。

image-20240325160327-1

为了患者的生存和希望,必须打破人体生理“藩篱”,克服困难,血液科主任、学科带头人陈艳带领团队为王大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,这个方案治疗不简单,风险高。在医、护、患、家属全方位的配合支持下,运用营养支持、液体控制及监测、患者自身保护等等方法,患者顺利治疗1个疗程。快马加鞭,争取时间,经过4疗程的治疗,王阿姨颅内病灶缩小,复查PET-CT,疾病达到临床缓解。

闯过了第一关,第二关就来了。

PCNSL生存率低,容易复发,为了增加生存时间,提高生活质量,需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,让王阿姨能够更好的缓解。移植前经干细胞动员后采集造血干细胞,幸运的是,王大姐的采集非常顺利,采集量超过3倍,为后续的移植做好充分“粮草”储备。

移植预处理的药物也是与众不同,需要透过血脑屏障,药物风险高,但为了病人的长期高质量生存,患者及家属要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,2023年12月15日行预处理,12月21日回输干细胞,期间护理团队提供优质护理,悉心照料刘阿姨,7天后造血重建,第8天出仓!这个时间,比常规15天左右,缩短了一半的时间。很快,王大姐能够行走了,也认得丈夫了,慢慢生活也能自理了。一家人喜出望外,春节前夕特意赶回深圳,看望跟自己并肩“战病魔”的血液科医护团队。

至此,血液科已完成多发性骨髓瘤、外周及中枢淋巴瘤等多病种移植,并取得成功,标志着血液科已牢牢掌握了此项技术。近年来,在血液内科科主任、学科带头人陈艳教授带领下,我院血液科发展迅速,成为医教研一体的高水平学科,在多发性骨髓瘤、淋巴瘤、白血病、ITP、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常见病方面颇有建树。同时在浆细胞白血病、POEMS综合征、朗格汉斯增多症、噬血细胞综合征、心肌淀粉样变等疑难及罕见病种方面也有高水平的诊断及治疗技术。新的一年,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血液科将以饱满的热情,初心如磐,不断前进,继续为病人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。

血液科 陈景娴/文图